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产品 新闻中心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English
 
新规堵住跟帖评论漏洞 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被进一步压实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新规》旨在加强对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的规范管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发展。《新规》自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
   近几年来,网络平台的跟帖评论开始“走样”。或为了流量,或为了经济利益,一些平台的跟帖服务目的并不单纯,而这也滋生了“水军”以及“删帖”等黑色产业。
  《新规》堵住多方漏洞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向记者表示:“《新规》一方面肯定会增加平台相应的风控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平台在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前置审查。”
  11月17日,前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对记者表示:“《新规》实施后,对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依赖用户评论、跟帖产生内容的平台会有一定利空影响。这些平台包括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快手、抖音、脉脉等。尤其对用户评论、转发跟帖内容属于生态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平台,影响最大。”
    事实上,2017年10月1日,《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就开始施行,对于规范跟帖评论环节信息秩序,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完善。
  “比如有平台经常出现类似‘内部员工’之类的账号,匿名爆料公司黑幕。未来这种方式也行不通,因为《新规》明确规定‘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丁道师表示。
  丁道师对记者表示,相比2017年版本的《规定》,2022年的《新规》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堵上了当前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领域存在的一些漏洞。比如有平台利用“弹幕”“点赞”等方式绕过监管,夹带违规信息。现在《新规》明确把“弹幕”“点赞”等形式纳入到跟帖评论服务中。
    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此次发布的《新规》共16条,重点明确了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管理责任、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遵守的有关要求等内容。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两点是,《新规》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对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进行规范管理;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对账号跟帖评论信息内容加强审核管理,及时发现跟帖评论环节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并采取必要措施。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规》出炉是为了净化网络空间和保障网络安全。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2.1%提高到2021年的73%,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然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虚假信息泛滥、言语暴力、网络欺诈、网络刷单等一些不健康的现象,亟需进行治理。”
  丁道师表示,这意味着,类似“违规信息是网友留言的,关我何事”之类的所谓“避风港原则”也行不通了。《规定》明确规定,对未尽到管理义务导致跟帖评论环节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删除信息、暂停跟帖评论区功能直至永久关闭跟帖评论区、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
    洪勇表示,互联网平台不是法外之地。《新规》的出台表明政府监管部门将进一步针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图文类社区网站等进行治理。同时,平台治理也需要依靠平台自治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和平台一起,共同维护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寄生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灰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要强化各个层级的主体责任。这次的《新规》兼顾了网络跟帖服务的提供者、使用者和运营者,可以说是在多方压实主体责任,尤其是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被强化。”陈端如此表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化工词典 | 在线交流 | 服务支持 | 法律条款 | 隐私权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苏B2-20100026   苏ICP备10098795号-2
Copyright © 2010- 2022.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中至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